以下是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题库及详解资料供大家参考!
资料全称: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注:本资料查找使用方法见文末!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题库及详解部分摘录:
简述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关系以及多元化在一体化中的地位。
答:(1)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关系
企业可采取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三种战略形成大型企业。
①水平一体化是指在企业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的方式扩大企业规模。
②垂直一体化是指把原来由不同企业承担、由市场协调的供、产、销活动,转化为由单个企业内部进行管理协调的过程。
③混合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对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控制,实行跨产业经营和经营多元化。因此,混合一体化就是企业经营多元化,企业一体化战略包含了多元化战略。
(2)多元化在一体化中的地位
混合一体化或多元化战略是企业一体化战略的较高形式。企业规模的扩张往往从水平一体化开始,在原有的业务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进一步地,要发展成为大型企业需要实行垂直一体化战略,控制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过程。企业为了保持市场地位、分散经营风险、稳定收入流量,甚至实现跨国跨产业经营,必须重视采用混合一体化战略,努力发展为国际化大型企业。
由此可见,企业的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战略主要服务于实现规模经济的目的,而企业的混合一体化或多元化战略主要是为了获取范围经济的好处,且企业的混合一体化或多元化战略发生在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战略实现之后。
范围经济对多元化存在什么制约关系?
答:出于分散风险、避免反垄断法规制裁、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和潜能等多种动机,企业会实行多元化战略,在原有的生产经营范围之外,涉猎新的生产领域,其目的是获取范围经济,这决定了多元化的边界应受范围经济性的制约。具体的制约因素包括:
(1)企业应具有进入新产业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实行多元化战略,意味着企业要进入全新的产业领域,必须有新技术、新工艺来开发新产品,以符合新市场的需求。同时,与新产业特征相适应的新管理知识也不可缺少。
(2)企业应具有协调不同产业的业务的能力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后,难免会因为新旧业务存在较大差别而增加协调的难度,甚至可能因原有的管理政策而抑制新产业业务的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形成协调不同产业的业务能力。
(3)实行多元化战略取得的长期收益应大于由此产生的各种成本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是为了在长期实现收益最大化,但在实际运营中新产业的潜在收益有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之分,两者经常出现不一致,特别是当企业进入新兴产业时,这种不一致性就会更加明显。与此同时,跨产业经营必然会减少企业对原有产业配置的资源,削弱原有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从而产生各种成本。因此企业在制定多元化战略时应放眼长远,对实行多元化战略所带来的长期收益和各种成本进行权衡考量。
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答:(1)退出是和进入相对而言的。市场上有进入就有退出,进入和退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一个可竞争产业必备因素之一就是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
(2)构成要素是有一定联系的。市场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来自企业内部配置效率的改进;另一方面来自对低效企业的淘汰。
(3)退出和进入都可能会成为市场发挥作用的阻碍。如果进入壁垒导致市场竞争效应的低下,从而导致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的低效率,那么进入壁垒就是对市场发挥作用的阻碍;同样的,如果退出壁垒过高,产业内企业不能够通过兼并、重组来实现规模经济和有效竞争,造成稀缺资源不能从低效率的企业流向更能使它们发挥价值的地方去,那么退出壁垒也会造成对市场发挥作用的阻碍。
第五次并购浪潮的特点是什么?
答: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革命的出现及国际市场的融合,第五次并购浪潮袭来,其特点如下:
(1)以强强联合为主。参与的企业都是规模巨大的公司,它们之间以自愿的方式展开并购。
(2)跨国并购占据较大比重。跨国公司经营的全球分散度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全球公司成为了超国家垄断组织。
(3)银行业之间的并购活动十分活跃。全球金融资本市场日渐开放,为银行业并购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4)信息技术产业之间的并购活动方兴未艾。这一阶段的很多并购都发生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领域。
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的主要动因有哪些?
答:(1)横向并购的动因包括两方面:一是实现成本节约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二是为了追求市场势力,充分利用并购后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来扩大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赢得市场竞争,提高企业利润。
(2)纵向并购的动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节省交易费用,通过实现对中间投入品的一体化,达到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目的。二是消除纵向价格扭曲,降低产品价格,在增加并购企业利润的同时,提高消费者的福利。三是获得所需要的资源,达成产业扩张,实现有效的纵向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地安排生产经营活动。
(3)混合并购的动因是充分利用多余的非专用性资产,实现组合效应,降低生产经营的风险。
为什么中国产业组织政策要转向竞争政策优先?
答:(1)国有企业垄断经营导致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低效率,严重影响了公平竞争市场的形成。
(2)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主导是产业政策还是竞争政策与国家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露,已经不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目的。
(3)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过多的政府干预,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会扭曲市场的价格机制,从而使市场运行效率低下,因此竞争政策处于优先地位,产业政策的作用空间日益缩小。
(4)确立竞争导向产业组织政策优先地位,不仅能够改善产业发展的不公平不均衡、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也能通过规范竞争秩序,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通过竞争促进企业提高效率和加强创新,培育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
简述投入产出表中“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经济含义。
答:中间产品是指在本期生产的而又在本期生产过程中被消耗了的产品量,即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例如棉纱是生产棉布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指本期生产的而在本期不再加工,可直接用于最终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在各个用途上的分配主要是由社会经济因素决定的,例如在棉花-棉纱棉布-坯布-色布-裁剪-服装这个生产过程中,服装是最终产品。
任何一个产业的生产都必须以其他产业的产品和本产业的产品作为投入,同时任何一个产业的产品都作为其他产业和本产业的投入物,或部分作为满足社会的最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积累需求以及出口国外。对于每一个产业,都有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何谓生产诱发系数?如何计算该系数
答:生产诱发系数是指衡量某产业的某项最终需求(消费、投资、出口等)对生产的诱导程度的指标。生产诱发额是指对于某产业的某项最终需求量,由产业间的波及效果所激发的全部生产额。计算生产诱发额的方法是:矩阵(I-A)1系数表上该产业行向量分别乘以某项最终需求的列向量,然后加总。生产诱发系数等于生产诱发额与全部产业该项最终需求的总和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某最终需求项目对某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某最终需求项目对该产业的生产诱发额/各产业某最终需求项目合计数额
......
>>>本文为资料目录汇总>>>完整版及相关资料均载于攻关学习网>>>每年更新!
>>>完整版>>>百度>>>攻关学习网>>>查找>>>
>>>或直接复制网址查找
http://ggw.100xuexi.com